这事儿我得从头说,当时在药店看到那个小蓝盒子的助孕莱,导购大姐唾沫横飞说谁谁家用了三个月就怀上,我脑子一热就掏钱了。结果回家拆开塑料膜就傻眼——里头五六板药片配根温度计,说明书字小得像蚂蚁,根本看不懂咋整。
第一天瞎折腾
早上六点闹钟响,我摸黑掰了颗小白片吞下去,结果胃里翻江倒海直犯恶心。翻到说明书角落才看见得餐后吃,得,白遭罪。下午举着体温计盯了十分钟,水银线晃来晃去,干脆凭感觉填了个36.5℃。晚上躺床上刷手机,突然看见群里宝妈说基础体温要舌下测满五分钟,得,全错。
踩坑后学乖了
第二天我直接搬个板凳坐床边,手机定时五分钟,把温度计死死压在舌头底下。好家伙,口水差点流出来。等“滴滴”声一响,眯着眼看准37.1℃,赶紧在日历上画个红圈。这回吃药学聪明了,啃完包子才咽药片,果然胃舒服多了。
坚持半个月,突然发现个大问题:体温曲线跳得像心电图!周一周二37℃周三突然跌到36.6℃,整个人慌得给客服打电话。对面小妹慢悠悠说:“姐,熬夜、感冒、睡前喝水都影响体温,您是不是……”——猛想起前天追剧到凌晨三点,手里还捧着奶茶,得,破案了。
摸出门道
后来我给自己立规矩:
- 定死闹钟5:50,睁眼不动弹直接量体温
- 手机里建专属相册,每天给体温计读数拍照留底
- 床头挂打印的姨妈周期表,哪天该吃啥药拿红笔勾得明明白白
这么搞了仨月,终于搞懂自己排卵日前后体温会爬坡。月底把照片和日历本摊给医生看,人家点头说:“这回数据能用!”
最打脸的是等真怀上那天,发现最大功臣根本不是药片——是那根九块九的温度计和雷打不动的打卡习惯。助孕莱顶多算个心理安慰剂,要说技巧,就仨字:别!偷!懒! (当然钱多烧得慌的当我没说)